

致龙川烽火中的不朽星辰
——写给郭村保卫战无名烈士的一封信
敬爱的先烈:
展信如晤。
提笔写信,我的手有些发颤。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您的名字或许已湮没于岁月,您的容颜或许模糊于硝烟,但您挺立的身影,早已刻进龙川大地的骨血,成为我心上抹不去的烙印。
1940年的仲夏,硝烟染灰了郭村的天空。当新四军挺进纵队陷入重围,您毫不犹豫地卸下自家门板,“扑通”一声,砸进打着漩儿的浑浊河水。冰凉的激流瞬间吞没脚踝,您咬紧牙关,赤脚深深踩进河床淤泥,用整个身体死死顶住剧烈摇晃的门板。头顶,炮火撕裂空气,弹片尖啸着扎入身边水面,溅起浑浊的泥浆。您没有丝毫退缩,和战友们一起,铸成一道穿越死生的渡口,让反击的号角得以在七月四日嘹亮地吹向塘头的方向。
烈士名录里那个“等”字,像一把沉重的锁。它锁住了您母亲窗台上那床未完工的百家被,针脚停在了最后一朵梅花瓣上;它凝固了村口渡头那位白发老人日复一日凝望的身影,让霜雪无声落满了她的肩头。这“等”字,是历史最沉甸甸的留白。您用生命写下的誓言,至今仍在古运河的涛声里,一声,一声,固执地拍打着堤岸。
硝烟早已散尽,您守护的村庄升起了安稳的炊烟。胸膛堵枪眼的壮烈或许不再,但前行的路,依然有风急浪高,有陡坡深谷。“若得太平日,愿化春泥沃新花”——您留下的火种,从未熄灭。无数的江都人,正把那份信念,一针一线,织进这片土地绵长的岁月里。只为当年您舍命换回的家园,能在今天结出更饱满的穗子。
渌洋湖村老书记办公室的灯,总在深夜亮着,灯光爬满密密麻麻的规划图,他一遍遍揉着太阳穴,琢磨着“大家富、共同富”的路径;仙女镇玉带社区卡口,寒夜冻得测温仪失灵,青年志愿者把它紧紧焐在怀里,呵出的白气在灯光下凝成霜花;东西闸之间河道清淤突遇险情,浑浊的水浪翻涌,来自四面八方的肩膀扛起沉重的沙袋,泥水没过膝盖,那些奋力前行的背影在溃口处,倔强地连成一片移动的堤岸。
运河的涛声里,您留下的那粒火种,早已点燃了这片土地每个平凡的角落:是郭村保卫战纪念馆里,年轻讲解员向孩子们轻声讲述时,眼中闪烁的泪光与自豪;是吴桥镇田埂上,乡村干部那双沾满湿泥、鞋底几乎磨穿的旧胶鞋,深深浅浅踩进新翻的泥土;是党群服务中心深夜未熄的灯光下,静静躺在桌面、被映照得发亮的那枚党徽。
今日江都,春风又一次染绿了古运河岸。这人间烟火里,处处是您当年望穿硝烟的渴望。您用生命点燃的光,正透过飞驰高铁的车窗,掠过田野的麦浪,温柔地洒在教室里孩子们摊开的课本上,融进每个清晨校园随着国旗冉冉升起、稚嫩却嘹亮的童声里。
此去经年,龙川不老。
田垄间的青绿,铺展到天边,仿佛没有尽头。屋檐下的炊烟,缠绕着新米饭的香气和油锅的“滋啦”声,丝丝缕缕飘向澄澈的天空。校园清晨的书声琅琅,混合着鸟鸣,阳光穿过老槐树茂密的枝叶缝隙,在青瓦白墙上投下跳跃的、硬币大小的光斑……
这无边的青绿,这温暖的炊烟,这穿透晨雾的书声……
便是我们此刻,捧到您面前,最深也最久的回音。
此致
敬礼!
作者:区文体旅局 童扬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