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特稿
2025年08月01日

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好干部高峰

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都勇敢地坚持对敌斗争。他一直冲锋在革命斗争一线,忘我工作,为革命事业献身,把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印刻在心中,却倒在了曙光即将出现的日子里,他就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高峰。

 

勇挑重担的好儿郎

 

高峰,原名李孝静,吴桥镇人,1919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高峰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家有一间半房,3亩自耕田,并开一间季节性的小碾坊,养一头小毛驴拉碾子。父母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愿,送高峰到离家十多里路的谢桥小学住校读书。由于他学习用功,成绩优良,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然而,高峰从不自诩,勤学不倦,对文娱体育活动也积极参加,是学生中的活跃人物之一。

1937年夏天,高峰考上镇江师范学校。随着日军的入侵,学校于11月被迫解散,高峰失学回乡。因母亲、父亲先后去世,大哥弃家远走,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高峰一个人身上。他既要照顾3个幼小的妹妹和1个弟弟,又要忙活于种田耕地、帮人碾粮食等各种劳动,日子过得很是艰苦。尽管如此,年轻的高峰心中仍是充满希望,报国之志从未动摇。

 

多才多艺的好干部

 

1939年春,新四军挺进纵队到达大桥、嘶马、吴家桥一带,在新四军领导下,高峰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当年下半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事民运工作和发展党组织工作。

1940年7月下旬,高峰被编入干部队,跟着部队东进黄桥。黄桥战役胜利后,高峰根据中共东台县委的部署,积极从事开辟工作。

1942年底,高峰被调回江都,到杨桥区任区委组织科长。回到家乡的高峰,看到江都大片土地已经建成初步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心中十分欢喜。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感到特别可爱。他曾给当时还在外地工作的江都籍战友写信,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信中写道:“鸟儿叫,雀儿跳,到处树林,到处竹园,长江边上风光好。”高峰从小就喜欢用弹弓打麻雀,练就了一手瞄准射击的好功夫。参加革命后,又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不需要做瞄准动作,就能命中目标。高峰爱唱歌,尤其爱唱京剧,每逢县、区开干部大会之前或是在文娱晚会上,只要有高峰在场,大家都要鼓掌欢迎他“来一个”。他最爱唱的京剧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所以大家和高峰在一起,总是欢声笑语,特别高兴。

 

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高峰虽被调回家乡,但开展工作的难度并不低。杨桥区当时有许多乡接近敌人的边区,基层政权尚未改造,群众尚未充分发动。高峰根据县、区委的布置,首先充分发动群众,大力组织农抗会,建立民兵武装,实行“二五减租”,建立党的支部。比如,他在浦头乡很快发展了20多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改造了乡村政权。接着,高峰又带领区里2名民运工作人员,打开靠近伪军据点东湾乡和西湾乡的斗争局面。他在这2个乡发动农民同地主进行减租斗争,建立民兵联防队。高峰是一个做群众工作的能手,他召开群众会议时的讲话,有时生动幽默,有时慷慨激昂,经常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革命道理,很有鼓动性,能抓住听众。

1944年秋,他被派到江都樊南区委任组织科长、区委委员。一天县委送来敌情通报,敌伪军要到樊南区“扫荡”抢粮,要全区做好准备,进行反“扫荡”斗争。在区委召开紧急会议作部署时,高峰主动提出由他集中区里部分精悍武装和民兵,先发制人,到敌伪军据点附近埋地雷、打伏击。高峰大胆负责,机智勇敢,在反“扫荡”中出色地完成了对敌斗争的任务,保卫了群众秋收的粮食。

 

坚持斗争的急先锋

 

1945年5月,高峰任丁伙区区委书记。不久,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然而,双十协定签订后,国民党继续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形势的需要,1946年1月,上级决定将丁伙区划分为丁南、丁北两个区,高峰被分到丁南区任区委书记。当时,丁南区大部分乡村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全区斗争非常艰苦,在这种形势下,高峰坚定信念,不消沉,不动摇,领导着全区军民坚持原地斗争。他经常带领小型武工队,穿插到敌占区进行锄奸活动,以打击敌人气焰,宣传教育群众,鼓舞群众斗志。

1946年11月,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为避敌锋芒,保存力量,江都县领导机关和武装转移到外地。1947年1月,江都县、区干部和武装以邻县溱潼部分地区为基地,向西挺进,开展恢复江都阵地的斗争。高峰先后被调至多地工作。1948年6月底,高峰根据上级安排,被调到港西工委。他努力执行县委决定,率领抽调来的各区干部,按工委布置开展工作。首先发动群众斗争,清算地主恶霸的罪行,没收其粮食和浮财,分配给贫苦农民。在农民群众获得胜利果实并看到自身力量之后,及时动员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自卫,站岗放哨,扩大武装,在短短十几天内有一百多名青年参军,胜利完成既定任务。

到7月中旬,工委工作结束,港西区政权建立起来。县委又提出巩固港西、开辟邵伯的目标,高峰也就在这时被调往邵伯区接任区委书记(后被提拔为县委委员)。当时邵伯区内由共产党所控制的乡还很少,高峰面临的任务是开辟广大乡村的工作。他到任不久,对区、乡干部作了开展“政治攻势”的动员报告,他分析斗争形势,提出斗争任务,讲得明确简要,通俗易懂,干部们称赞他有水平、有见解,对高峰的工作能力很认可。他接着作了具体的工作部署,要求分头行动。在高峰主持区委工作以后,全区干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特别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影响下,恢复了原真武、丁伙两个区的大部分乡村阵地。

1948年11月1日,高峰带着区队到邱墅阁去逮捕匪乡长徐某某,在回到真武镇时,他为了照顾区队队员的身体,让区队先回宿营地老三庄休息,他本人留下继续和真武乡干部谈工作,直到深夜。当高峰和通讯员回区,路过八荡桥(今属真武镇)时,他被歹徒推入河中溺水而亡。高峰为革命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离开人世的时候仅29岁,他牺牲地八荡桥后被改名为高峰桥,他的革命事迹和坚毅精神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