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之力看江都
——来自江都经济发展产业一线的报道(上)
从2014年到2023年,江都经济总量连跨6个“百亿台阶”,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27位、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7位,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工业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1%、26.3%、25.6%……
近年来,我区锚定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抓落实,在追“新”逐“质”的征程上,策马扬鞭、踏浪前行。变“轻”增“绿”长“高”,已成为江都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 产业结构发展“升级了”:
初步形成“510”现代产业体系
7月22日,列省重大工业项目和熠光显AMOLED高端显示模组项目基地新建成的两幢现代化厂房正式启用,首批柔性工艺设备搬入。项目建成后,和熠将成为国内首家柔性LED模组厂家,年新增销售125亿元。这是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更是产业结构由“重”变“轻”的具体体现。
区政协副主席、区工信局局长卫国文介绍,江都工业经济起步较早,借滨江、临港之利,逐渐形成特钢、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偏重的产业布局。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不足30%。
江都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如何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我区加强顶层设计,结合产业发展走势和本地产业基础,推动区域产业体系从“4+4”向“510”迭代升级,着力打造以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5大主导产业集群为引领,10条重点产业链为支撑的“510”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为使升级后的产业体系更加突出“新质”特征,我区统筹做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三篇文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把特钢、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作为“江都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石,引领产业转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新兴产业“向新发力”,超前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赛道,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引培纳力新材等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加快未来产业布局,积极培育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力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在江都,一个个新质含量高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 经济绿色发展“增绿了”:
“绿色GDP”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期,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捷报频传:承建的中远海运集运第3艘、第4艘14100TEU集装箱船,首制16000TEU系列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工银金租/恒荣海运第4艘8.2万吨散货船等相继完成命名、首航,低碳环保、经济节能等指标均达世界一流水平。
鉴于其在绿色节能方面的良好表现,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被工信部列入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球首制700TEU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成功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培育绿色工厂,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宁达贵金属是江都首批纳入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企业。今年初,宁达贵金属新上的4条金属回收生产线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预计每年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家电金属类3.8万吨,“变废为宝”实现年产值超亿元。
绿色金融,是我区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亮点。2022年7月,祥裕生态园艺农庄获得江苏省首笔“GEP生态价值贷”300万元;同年12月,亨达(扬州)水务凭取水权许可证获得江苏省首笔“水权贷”500万元;今年5月17日,我区举办绿色金融政企银专场对接会,江苏银行扬州分行与嵘泰工业、金世缘乳胶等6家企业进行项目签约,授信金额达2.1亿元。
近年来,我区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聚焦绿色项目资源集中的重点区域,明确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主攻方向,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力度,为企业开展绿色化项目改造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向“绿”而行,转型效果如何,数据最具说服力。2023年江都GDP达1312.05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一倍;2023年单位GDP能耗较2022年下降5.53%,规上工业增加值较2022年上升8%,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下降6%。
■ 企业转型发展“长高了”:
先进制造业擦亮“金名片”
国内首台超小转弯半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地龙四号”在武坚镇下线,世界最大直径岩石顶管掘进机“富强号”在广泓重工下线,全球最大吨位62000吨重吊船在中船澄西命名交付……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江都造”接连登场,擦亮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金名片”。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推进“百企示范”“千企升级”,推动领军企业崛起、规上企业赶超、小微企业壮大。培育形成规上工业企业92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0家。
产业强,则区域强。2023年,江都获批建设全市唯一、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至8月份,全区完成工业开票销售986.1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开票前100家重点企业完成开票销售627.4亿元,增幅12.9%,高于全区增幅3.4个百分点。
产业增粗长高,还源于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聚、扎堆。“现在20亿、50亿甚至百亿级项目屡见不鲜。”区发改委主任林永贵说,纳力新材、博恒新材等百亿级项目落户建设,杉杉偏光片、大族电池片、和熠光显、芯德半导体等10亿、20亿、50亿级的龙头项目集聚发展,新兴产业的上下游链条、产业生态圈正在江都加快构建。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培育创新企业梯队上,我区推进“登高晋级”,鼓励更多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争当“隐形冠军”,今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保持扬州全市第一、苏中领先,到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有望突破1000家。
通讯员 江萱 记者 侯瑞芳 桑一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