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千年古镇大桥——
追溯历史上的渊源,探寻地名里的乡愁
戴启程
徐氏旧宅
永济桥
嘶马
A.与革命烈士有关的村庄
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大桥,是一片的红色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革命英烈,他们的名字深深刻在人们的心中。大桥镇人民为激励后人,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一些村庄。
善玉村,抗战时期的1943年,地方民兵郭善玉为掩护新四军领导惠浴宇和其他同志,光荣牺牲。1949年,将殷家沟、高兴庄、郭家楼三个村庄合并时,命名为善玉村。
松山村,得名于1946年英勇牺牲的江都县委委员兼吴桥区委书记、区长卞松山。他因被敌人包围,最终弹尽无援而牺牲。1949年,为了纪念他,将他所在的村庄命名为松山村。
昌勋村,原名史家乡,为纪念1943年在开辟边区乡过程中被伪军包围并杀害的吴桥区农抗会副主任史昌勋,而将此地更名为昌勋乡,现为昌勋村。
坤平村,村庄的名字来源于两位革命烈士朱保坤和万希平。他们分别在1940年和1943年在与日伪军战斗中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他们,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将烈士的出生地命名为坤平乡,现为坤平村。
启于村,1940年,何启于参加革命,在黄桥决战前不幸牺牲。他牺牲前化妆侦察敌人火力部署而被捕杀害。1958年,为纪念他,将花荡地区的孙何庄命名为启于大队,他出生的村庄则命名为启于生产队,现为启于村。
花荡村业成组,原名瓦房庄,1941年,挺进纵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秘书的王业成为掩护惠浴宇而牺牲,瓦房庄被更名为业成庄,现为业成组。
其秀村,1946年,杨桥民兵大队长栾其秀因叛徒告密而被敌人包围杀害。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家乡命名为其秀村。
常平村怀友组,原名杨西庄,1944年,杨桥乡农抗会会长杨怀友被伪军特务杀害,后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怀友村,现为怀友组。
启于村秀清组,为纪念1948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叛徒出卖而牺牲的江镇武工队队长朱秀清,将此地命名为秀清生产队,现为秀一组、秀二组。
三江营村政海组,1948年地下工作者张政海在三江营侦察时,被叛徒发现并杀害。解放后,他的出生地小石桥庄命名为政海组。
以上这些以革命英烈命名的村庄,不仅是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们不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B.与庙宇庵堂有关的村庄
在大桥镇,众多村庄的名字与庙宇庵堂紧密相连,承载着村民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故事。
谭家庙,位于迎山村谭家组,源自一位谭姓先祖修建的家庙。他日日诵经拜佛,祈求家族安康。庙宇周围渐渐形成村落,人们便以谭家庙命名这个承载信仰与希望的地方。
洪济庵,位于童兴村红旗组。村东头的顾氏家庵香火鼎盛,是村民们祈求健康平安的圣地。洪济庵不仅是信仰的寄托,也成为村落的标志。
观音堂,位于高巷村兴生组,潘姓家族世代信奉观音菩萨,他们建起观音堂,供奉观音像。观音堂灵验异常,常解村民疾苦。
祠堂庄,王姓家族建祠堂缅怀先祖、弘扬家风,祠堂庄重威严,成为村庄的文化与精神中心。久而久之,祠堂庄之名成为这个村庄的代名词,现属三墩村三墩组。
C.具有深远寓意的村庄
大东洋,坐落于三义村西南,其名源自古老传说。相传此地曾是广阔海滨,向东远眺,无垠海洋尽收眼底,因此得名大东洋,寓意曾经的海洋景观与向东的广阔视野。
三墩桥,清朝康熙年间,榜眼顾图河返乡绕道遇河道阻隔,令随从建简易木桥,此桥因三桥墩而得名三墩桥,村民感激顾图河善举,遂改村庄名为三墩桥。今为三墩村。
三义村,由卞义、孙义、戴义三庄组成,名寓深厚友谊与团结。据传,风土祭时三庄主祭人名字中均带义字,如历史上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七姓庄,源于建庄时的姚、魏、李、张、顾、褚、徐七姓共同组建此庄,故名七姓庄,今属杨墅村。
垂杨柳,原庄东南北三面环河,张姓家族在庄内栽植垂杨柳而闻名。故名垂杨柳,今属三江营村(诚德钢管范围)。
D.作坊行业与村庄的繁荣
包儿店,位于北园社区,清朝末年徐姓外地移民所开的包子店。徐师傅以包子体大味美,被誉为“徐家包子大一口”。随着生意兴隆,徐师傅重开体面门店,人称“徐包儿”。随后,移民聚居,村庄渐成,人们便以包儿店命名。
槽坊庄,位于花荡村,其名源于清朝石姓家族开设的酒坊。该酒坊以独特酿酒工艺和美酒闻名,吸引众多酒客,因此得名槽坊庄。
麻布庄,位于光明村,其名源于清朝家家户户织麻布并外销的繁荣景象。麻布质地好耐用,深受市场欢迎,因此得名麻布庄。
瓦房庄,位于花荡村,源于过去有钱的地主集中在这里建造的砖瓦房。这些砖瓦房坚固美观,成为村庄标志性建筑,因此得名瓦房庄。
油坊庄,位于忠爱村,源于清朝时期,此地有个田庄如(人称田三先生)开设的油坊。该油坊以优质油品和独特榨油工艺闻名,因此得名油坊庄。
钱行,位于光明村,源于清朝朱姓家族开设的钱庄、当铺等商业机构,这些商业机构使得小集市繁荣起来形成村庄,因此得名钱行。
E.历史传闻与村庄的传奇色彩
杨墅,原名杨树村,因清朝初期村内挺拔的杨树而得名。后一位扬州府大人在此体验清凉,赞其为“盛夏别墅”,从此“树”字被“墅”字取代,杨墅之名流传至今,今为杨墅村。
东堡,今属波斯村,相传岳飞曾在此屯兵筑堡,抵御金兵,东堡之名即源于此,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
乔梓阁,原名江王庄,因清朝一对父子进士的荣耀而更名。他们科举成名,为官显赫,特建阁楼并请扬州知府题写“乔梓阁”牌匾。因此得名乔梓阁,今为乔梓村。
三江营,位于扬子江、淮河与扬中市太平江交汇处,清朝时期水兵营驻扎于此,地名充满历史厚重感,今为三江营村。
波斯庄,名字背后是一位波斯商人的传奇。元朝末年,他在此经商,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情谊,为纪念这位英勇牺牲的波斯友人,村庄改名为波斯庄,今为波斯村(波斯社区)。
嘶马,源于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追击败退的金兵至郭家村,为迷惑敌人并制造声势,岳飞利用当地的环境,在战马尾巴上系树枝,并在树上悬羊击鼓,这种策略成功地击退了金兵。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当地人将郭家村改名为嘶马,今为嘶马村。
F.家族姓氏与地域文化的交融
大桥镇的许多村庄名称,是由家族姓氏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既展示了家族的聚居历史,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带有“庄”的村庄,有鞠家庄、倪家庄、姚家庄、董家庄、景庄、程庄、史家庄、任庄、谈家庄、何家庄、羌家庄、陆家庄、赵五庄等。每一个“庄”,都承载着一个姓氏的历史与传承。
带有“巷”的村庄,有童家巷、孔家巷、褚家巷、阚巷、杨家巷、唐家巷、常家巷、乔家巷、蔡家巷、杲巷、姜巷、宦巷、田家巷、袁家巷、丁家巷、樊家巷、董家巷等。这些名字让人联想到狭窄而悠长的巷子,仿佛是古代城市的缩影。
带有“院”的村庄,有何家院、黄家院、刘家院、高家院、杨家院、崔家院、顾家院、朱院等。这些名字给人一种庭院深深、宁静幽雅的感觉。
带有“坂”的村庄,有佘家坂、祁家坂、符家坂、蔡家坂、许家坂、卞家坂、王家坂、祁家坂、陈家坂、宣家坂等,这些名字中的“坂”,体现了地理特征,水乡田地。
带有“荡”的村庄,有韦家荡、戴家荡、方家荡、焦家荡、曹家荡、顾家荡、李家荡、刘家夹荡、王家荡等,这些名字中的“荡”字,往往与水波荡漾的景象相联系。
带有“桥”的村庄,有戴家桥、袁家桥、施家桥、钱家桥、杨家桥、小陈桥、窦家桥、方家桥等,这些名字让人想到桥梁与河流的交织。
带有“塘”的村庄,有阮家塘、顾家塘、吴家塘等,这些名字中的“塘”字,往往与池塘或水塘相关,每个“塘”都映照着一个个家族的岁月。
还有带“岔”“湾”“渡”“圩”“汪”“港”等地域特征的村庄名字,如卞家岔、萧家湾、庞家渡、田家圩、杜家汪、唐家港等,每个名字都富含地域特色和家族历史的韵味,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