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讶甘棠绘不真
朱毓麒
2019年4月,《扬州书画三百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扬州举行。会上,征集遴选了百余件扬州画坛近三百年来的精品代表作集中展出,第一次系统展现了清初民国以来扬州画坛的整体情况。其中,有部分世界级大收藏家的藏品,更是首次在国内参展。
画展重点展示了扬州八怪的作品,在石涛的六件画作中,有一幅美国收藏家收藏的名为《邵伯》又称《邵伯帆影图》的画作,成为研究清代邵伯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邵伯帆影图》画作宽23.8厘米,高31.8厘米,整个画面不算很大,着墨也不太多,但烟云满幅,层次分明,是石涛晚年的一幅力作。
画中,天边,是一抹远山,几笔淡墨,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岸上,斜坡疏林,客舍相接,鳞次栉比,千秋各异;湖滨,桅樯林立,参差不齐,逶迤绵延,成阵排列;湖中,流水汤汤,无际无涯,二叶小舟,随波荡流。
在画的左上方,有石涛的题款:“邵伯:‘水底新城镇上民,拍天湖水汜无津。勤劳犹颂当年政,莫讶甘棠绘不真?’秋日水灾泊舟邵伯,访月波图使者。”
整个画作简洁概括,秀朗淋漓,笔墨苍中毓秀,用水尤佳,如实描绘了洪灾之后邵伯的实景,也反映了当时邵伯镇的繁盛。就是三百年后的今天看来,犹有一股元气溢出,确是一幅山水佳作。
从这幅画的题款来看,当是一幅纪行之作,是石涛为访月坡图使者而画的一幅写生图。
石涛是明代皇室后裔,清初画界四僧之一,幼入僧门,早年游历,后隐居皖南,寄居金陵,康熙年间曾北上燕京,后定居扬州,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月坡图使者,即图清格,满洲人,清雍乾时期大同知府,工诗善书,亦喜绘画,是石涛北上京城时结交的少数几个好友之一。他曾向石涛学山水,石涛有诗曰:“更羡燕京图月坡,萧疏兰竹影婆娑,司寇之外图绘科。”
这幅《邵伯帆影图》,即是两人自京城一别后,图月坡南下途中,顺道向定居扬州的石涛请教绘事时,二人泛舟邵伯时所画。
石涛在这幅画中,用楷书书写的一首题为《邵伯》的诗,也是值得玩味的。
明清之际,由于战乱不断,水利失修,水患频发,南下的黄淮之泥沙经年积淀,已使高邮、江都沿湖沿运集镇低于水面了。正如汪曾祺小说中写的那样:“运河就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还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所以,石涛在《邵伯》的开头就说“水底新城镇上民”。
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将河务列为朝廷大事来办,皇帝多次南巡,亲自筹划治水事宜,自然也取得一定成效。这次水灾过后,沿湖沿运连渡口都看不见了,所幸邵伯镇民居安然无恙,大小船只都依岸避风。这些,自然应归功于治水的德政,更是当地民众齐心协力筑堤抗灾的结果。——这就是画中所描绘的灾后真实的邵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