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都寻“龙”记
记者 许峰 程文萱 张琦
江都,古称龙川,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龙文化在龙川大地积淀深厚,龙元素在江淮之都随处可见。而今恰逢甲辰龙年,江都融媒记者带您开启一场寻“龙”之旅。
龙川广场
龙川广场坐落于城区中心西南角,2000年建成,当时是苏北最大的城市广场,也是引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厅”,总面积10万平方米。
不锈钢主题雕塑“龙腾”,高21米,寓示“龙川胜地”21世纪美好的未来。广场中环面积13320平方米,代表江都面积1332平方公里。
龙川大桥
龙川大桥位于江都水利枢纽东侧,横跨新通扬运河,连接新老城区。
大桥两侧栏杆共有312个石雕龙头,桥上路灯亦为龙头造型,桥两头的左右分别矗立着石碑,上面镌刻着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书写的“龙川大桥”四个金光熠熠的大字。
中国龙字碑
中国龙字碑(百龙壁)位于龙川大桥西南侧樱语园内,系江都龙文化的一张名片。
2002年策划建设中国龙字碑,由区收藏家协会原主席卞明华牵头向全国书法名家征集千件“龙”字作品,由雕刻大师张明海刻制,历时6年。
龙川之眸
“龙川之眸”位于长江路与龙川南路交汇处西南角,是一座具有现代感的不锈钢圆环雕塑。
该处绿地面积5400多平方米,有城市主题雕塑、游路、园林建筑小品等,通过框景设计手法,展示扬派盆景特色,成为城区一弯闪亮的“明眸”。
龙川之窗
聚焦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应用的中集智城“龙川之窗”,被市民称为“江都大裤衩”,地处江广融合核心区,位于建都路西侧、滨河路南侧,总投资近百亿元。
“龙川之窗”重点围绕总部楼宇经济,是“三河六岸”城市新外滩。
龙城路
龙城路,老328国道的一段。自从建起龙川大桥、纺织路节制闸桥、新都大桥、新西闸大桥等,龙城路作为城区交通要道,地位愈发凸显。
龙川路
龙川路是老城区连接南区和北区的主干道,也是城区的中轴线。长10.2千米,宽38至52米,非机动车道宽5米。
龙川小学
龙川小学建于1996年,原名江都市北京路小学。校园占地26528平方米,建筑面积10102平方米,另建有一所附属幼儿园。
龙川老街
龙川街是江都历史上的一条繁华街道,由条石铺成,由东、中、西三段街道相衔组成。
其形状像一条弯曲的长龙,又紧靠古老的运盐河,因此得名。江都人习惯称其为龙川街,街上有各种老店铺、老行当,众多古迹坐落其中。
芒稻河(龙川)
芒稻河,又名“蟒导河”,传说河道的走向为巨蟒所导,是“龙川”的由来。明万历三年,洪泽湖大堤决口,淮水南徙入高宝诸湖,扬州城东沙河坝及芒稻河坝开挖,自此,芒稻河之名始著,成为明代淮水入江的主要门户。
龙耳河
龙耳河,流经浦头、郭村等镇,是江都境内为数不多的自然形成河流。晚清时,浦头名士张燮恩描述龙耳河:“龙儿河屈曲,以形蜿蜒如龙蟠状,故名。”河道全长3.42公里。
龙川盆景艺苑
龙川盆景艺苑位于仙女镇横沟村,是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盆景园区,占地3万平方米。苑内亭廊交错、小桥流水,有奇石轩、品翠亭、龙川碑林、圆廊、龙泉飞瀑、牡丹芍药园、集古珍赏、玉壶春等特色佳景。
九龙浑天仪
金银细工大摆件九龙浑天仪由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杜方设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学斌等制作。采用金、银制成,九条形态各异的神龙盘绕相托,镂空多层行云组成宇宙天体,镶嵌了800多粒珠宝表示星座分布。该作品历时8个多月完成,被誉为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珍品。
大运龙舟
大运龙舟长6米、宽1.6米、高3.6米,重3吨多,由方学斌创作设计,采用金银铜制成。红木波浪纹底座上,集金银细工技艺之大成的龙舟造型优美、金碧辉煌。这件堪称国宝级的作品,不仅成为扬州2500年城庆的扛鼎之作,还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奖金奖。
舞龙民俗
汉代以后,舞龙祈雨是江都劳动人民的习俗。近年来,舞龙习俗得到发扬光大,各镇都有舞龙队伍,以丁伙为盛。2011年,“丁伙龙舞”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