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专版
2023年06月05日

2023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环境日期间,江都举办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022年江都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在江都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江都生态环境局聚焦全年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全区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30.0微克/立方米、浓度同比下降3.8%、居全省第16位,比去年提升10位。有效监测天数365天、优良天数281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7.0%、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全区PM2.5浓度从2018年开始实现4连降,2022年首次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二、水环境质量

2022年,长江江都段、夹江、芒稻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三阳河、蚌蜒河、盐邵河总体水质为优;白塔河、红旗河总体水质为良好。

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类断面比例为100%。6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类断面比例为100%。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水质达Ⅱ类比例为100%。在全省63个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居第四位。

三、噪声环境

2022年江都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0.6分贝,同比去年基本持平,区域环境噪声整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44.7~55.8分贝。

江都城区功能区昼、夜间噪声总体达标率为100%,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四、土壤环境

2022年,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区共有342家化工等关闭企业遗留地块,存在土壤污染风险隐患,解决土壤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尚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五、生物多样性

2022年,全区共记录到约885种生物,其中植物有621种(属),包括维管植物449种,水生植物47种,浮游植物125属;动物有264种,包括鱼类44种,鸟类120种。已调查到物种中包括国家I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苏铁;国家I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长江江豚。

 

2023年江都区生态环境工作重点

 

2023年,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接续攻坚、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努力让江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

持续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水气土治污攻坚

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国省控站点周边“微环境”集中整治,持续开展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汽车维修等专项治理,加快配备射程 100 米以上雾炮车和深度保洁车,完成生物质锅炉整治 137 台套。及时落实强制减排、应急削峰等措施,加快实施 8 个 VOCs 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沿江 7 家船厂废气治理,6 家年销售汽油 5000 吨以上的加油站实施三次油气回收治理。

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城南片区水环境整治等 22 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新建城区北部和中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 18.7 平方公里,12 万吨城区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主体完成,星北湖 5 万吨/日旁路湿地净化系统。加快高新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前期手续办理,推动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主体开工建设,全年完成企业废水排放专项整治 375 家,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4 家,新增污水管网 30 公里,建成生态河道 115 公里,确保 12 个国省考断面全面稳定达标。

打好净土保卫战。规范危废固废处置管理,抓好土壤治理修复,完成高风险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100%。

注重全面彻底,着力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强化源头管控。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控高耗能行业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经济,推进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 15 个以上,创成省级绿色工厂 2 家,从源头上杜绝新的环境风险和突出问题产生。

严格执法监管。结合监管实际所需,在国控和省控站点周边建设空气微站,建设 7 个市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配齐自动检测、快速鉴定、移动分析等先进装备,建成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切实增强一线执法人员的现场监控监测能力。保持铁腕治污高压态势,加强治污设施用电监控和污染防治监管平台数据分析,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坚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立足系统施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聚力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长江禁捕退捕长效管控机制,加快实施长青农化迁建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防护林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建设,夹江三江营至芒稻河江都水利枢纽段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国家“山水工程”等机遇,高标准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着力打造以邵伯古镇为龙头的江淮水乡风光带,争创邵伯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工程推进机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确保 2023 年度市对区下达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序时完成。对滚动建设项目开展“回头看”,加强组织协调和督查调度,推动在建项目早完工、竣工项目早见效。

坚守环境安全底线。强化危废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监管,开展历史遗留生活垃圾填埋排查整治,建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基本信息数据库,年内至少打造1个“无废城市”建设特色亮点项目。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