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视点
2022年07月01日

一块百年老杉木,经过严格的塑造型、凿槽腹、合琴、上灰胎等上百道工序,才能成为一张上乘的古琴——

丁国才:斫琴三十年,传一曲天荒地老

泠泠七弦音,清如玉壶冰。在浦头镇丁国才的家里,最吸引眼球的是堂屋两面墙上悬挂着的10余张古琴。数千年岁月在一张张古琴里沉淀,古韵幽香。

 

记者 桑一

 

 

家传木雕手艺 修缮故宫文物

 

1962年,丁国才出生于一个木雕艺人家庭,从小喜爱绘画。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学习木雕技艺。“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挨了不少教训呢!”丁国才笑谈,别的小伙伴在玩耍的时候,他只能在家里抱着木头练习各种刀法。但也因为父亲的严格,他的木雕技术渐入佳境。

“木雕最难的是雕刻人物,神情动作,一个刀法错了,出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经过不断练习,丁国才可以独立雕刻出“八仙过海”“姜太公钓鱼”等复杂图案。他也顺理成章地出师,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木雕艺人。他的木雕作品《渔翁》,入选江苏省文化厅举办的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

1989年,丁国才应北京工艺美术仿古家具厂邀请,修缮故宫皇室家具乾隆皇帝的大龙宝座、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凤宝座和“九龙闹海”大地屏。

 

偶然接触古琴 先弹琴后做琴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丁国才有幸结识了广陵派古琴大师曹华先生,拜他为师,学习弹琴和斫制古琴。

隔行如隔山。虽然丁国才是木雕的行家,但是斫制古琴却是头一回。“与木雕不同,古琴是有声音的。木雕更多的是形,而古琴不光有形,还要有神。”丁国才第一次制琴,就深深爱上这项技艺。丁国才说,想斫制一张满意的古琴,比想象的要难得多,古琴的制作要求不同一般,是由造琴者的身份、胸怀、素养决定的。

丁国才深知,斫琴的过程极为严格,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先学琴,才能做琴。为了能制造出一张好琴,年近40的丁国才开始学弹琴,先后得到多位大师指导:已故金陵古琴大师梅曰强先生、北京七弦总编古琴大师张铜霞先生和北京专家教授李祥霆等。

琴人爱琴,就想斫一张属于自己的琴。那段时间,丁国才每天脑子里都是古琴。终于,历经两年多时间,丁国才斫制成第一张古琴。弹着自己制作的琴,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浑厚悠远,丁国才喜不自禁,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随后,他创立了玉润琴坊,专心制作古琴。

 

斫琴两年有余 方能出彩一张

 

“这是我多年收集来的木头,都是宝贝啊!”丁国才指着后院那一堆堆几十年树龄的老杉木告诉记者,一张好的古琴,需要历经两到三年的时间。从开始选材,就要慎之又慎。首先要找到一段汇聚天地灵气的木头,杉木或者桐木,质地松软,利于发声,适合用来制作面板。而梓木纹理细腻,不过于坚硬,既能反射面板振动音频,又能使声音产生下沉的感觉,适合制作底板。

古琴的造型制作完成后,上漆也有先后顺序。丁国才指着古琴旁的漆桶说,“一般来讲,一开始应该上浓度低的大漆,使其更好地渗透到已经刮好的灰胎里去,增强灰胎的坚固性和大漆在灰胎中的均匀性。”丁国才认为,上漆要恰到好处,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加不同的颜料。

斫琴,最重要的是琴音。丁国才小心翼翼地拿下一张古琴,向记者解释道,琴的发音,主要源于面板和底板所构成的共鸣箱,因此面底之间的厚薄,以及内部槽腹的处理尤为重要。面板须疏松以扬声,底板须坚实以聚声,如此刚柔相济,才能形成中和冲淡的沧桑古韵。

“做手艺,就要把它做好!”丁国才感慨,一张古琴的斫制,每一步都很小心,稍有不慎,就得全部毁掉,重新来过。但他一做,就是30多年。

 

 

保护古琴文化 期盼发扬传承

 

“做古琴,要有耐心,更要有热爱!”30多年里,丁国才将对古琴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2005年,丁国才加入中国古琴学会,创办玉润琴坊工作室。2008年斫制的高、中档古琴,获全国乐器制作大赛银奖;2009年,应浙江省博物馆邀请,和斫琴大师李明忠先生,一起为馆藏的唐代至民国的30张古琴做保护性修缮;2012年,应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邀请,作为特聘专家开展古琴制作讲座;2013年,获得“第五届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江都区“十大草根艺人”荣誉称号……满满的荣誉,彰显丁国才对古琴的热爱和敬畏。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沉得下心去做这件事情。首先要心静坐得住,一呆就是半天,很多人都学不下去。传承人难找啊!”作为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国才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项传统技艺,希望古琴的声音能引领更多的人走向心灵深处,希望古琴文化可以生生不息地源远流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