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5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视点
2018年05月25日

一把老银锁,錾刻着晚清知名老银楼“大桥钜泰”的无声密码。5月9日,本报刊发的《錾款长命锁,辉耀大桥“钜泰银楼”百年史》引发读者热议。“钜泰银楼”创办者是谁?店址在何处?经多方打听,记者找到了“钜泰银楼”创办者的外孙、76岁的大桥人朱敏——

揭开钜泰银楼的神秘面纱

本报记者 霄剑

朱敏的外婆(中)、母亲(后排)和两个舅舅

朱敏介绍“大桥钜泰”银楼老店址

朱敏向记者讲述“大桥钜泰”的陈年往事

朱敏家唯一保存的银调羹

朱敏的家与大桥镇省级文保单位——“徐氏老宅”一前一后,历经百年风雨,朱家的花格窗、板壁墙、古式家具保留原样。翻出一把刻着“大桥钜泰”的银调羹,朱敏向记者讲述了外公佘佩元创办“佘钜泰”的陈年往事。

1 佘佩元雇请镇江银匠创办“佘钜泰”

“外公是花荡东佘庄人,早年在镇江酒坊学徒,后在大市口开办酒坊,赚取了第一桶金。”朱敏告诉记者,晚清至民国初年,江淮一带盛行金银器,镇江老银楼的生意十分红火。佘佩元虽然是个门外汉,但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便果断投资,雇请一批镇江老银匠,回老家大桥创办了“佘钜泰”银楼。

“钜泰银楼极重信誉,加之银匠师傅手艺精湛,很快就名声鹊起。”朱敏说,镂空人物乃高难度技艺,需借助放大镜给人物开脸,大江南北能做镂空银饰的银楼屈指可数,但当时的佘钜泰就有这种绝活。“凭借诚信为金和精雕细琢,佘钜泰制作的金银首饰很快辐射到南通、泰州、镇江、淮安、盐城一带,成为名流仕绅、富家子弟的标配饰物。”

2 父母结婚的金银饰物皆出自“佘钜泰”

“民国初年,我的父亲朱孝清和母亲佘月兰(佘佩元大女儿)结为秦晋之好,父母结婚的金银饰物及母亲的陪嫁全部出自佘钜泰,这在大桥及周边轰动一时。”朱敏的父母曾向他描述过当时的情景。

在老大桥最繁华的鱼市口、西大街一带,朱敏的祖父朱会贤创办的“会丰百货”赫赫有名。此外,“会丰百货”在南京城也开有分号。朱敏说,当时的“会丰百货”和“钜泰银楼”相距不足百米,同在西大街做生意,两家常有走动、私交过密。

“一位是‘会丰百货’的商业才俊,一位是‘钜泰银楼’的千金小姐,这段婚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锦上添花。”朱敏听父母说过,“佘钜泰”的大师傅专门为二人定制了全套金银饰物,佘佩元还特制一枚刻有姓名的银盾,作为女儿的陪嫁之物。结婚当天,宾客如云,镇上的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镇江慎康钱庄经理、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还送来一付烫金对联:“世事经多蜀道平,宏图大展基业深”。朱敏说:“小时候,我佩戴的长命锁以及银筷、银碗、银调羹全部出自‘佘钜泰’。但在文革期间,这些老物件全部流失,仅剩下一把银调羹……”

3 抗日战争爆发 “佘钜泰”关门打烊

“钜泰银楼坐北朝南,黑漆大门上方挂着‘钜泰银楼’镏金牌匾,大门上有数排乳钉,门面有三大开间,前后几进相互贯通,有阁楼和密室。”在大桥镇繁荣街97号,朱敏将记者带到了钜泰银楼的旧址。记者在现场看到,钜泰银楼的旧址现已被分隔成为3家时装店,但斑驳的青砖、深长的巷道依然如昨。

朱敏说,钜泰银楼有两排柜台,一排柜台专门接受顾客定制,专事称银、款式挑选、填写定单;另一排柜台后面坐着几位银匠师傅。“师傅戴着老花眼镜,用豆油灯吹火,就像吹糖人一样,将银片吹成元宝形、如意形的薄胎。其他人有的錾刻、有的雕花,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民国初年是钜泰银楼的鼎盛时期,我的大舅舅佘其忠、二舅舅佘其昌都当过店掌柜……”朱敏告诉记者,“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占领大桥后,一路烧杀抢掠。因害怕被日本鬼子洗劫,钜泰银楼紧急遣散银匠师傅,宣告关门打烊。”

4 打捞大桥老字号承载的历史记忆

“打捞大桥百年老字号承载的历史记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责无旁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桥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黄日祥、顾仁、程自祥、戴启程等纷纷表示。

顾仁告诉记者,他的父亲顾宽瑞也是一位老银匠,14岁时在如东掘港学艺,并在天宝银楼制作金银细软,擅长小件雕制。后转入江都金属工艺厂,曾与首饰老工人华幼山制作“九连环”“牛头”戒指样品各一只,送北京市首饰进出口公司,并获第一批订单。“是当年老银楼的豆油灯,照亮了江都金银细工。”

“老银锁錾刻的原始密码,唤醒了大桥人的集体回忆。”程自祥说,他曾和朱敏、朱绍明、黄日祥等搜集整理过大量珍贵史料,记录大桥工商百业的发展演变。

“我们计划将钜泰银楼等大桥百年老字号的光辉一页记录在册,让湮没的史实得以保存。”戴启程说,作为一个民间协会,大桥历史文化研究会将致力保护大桥古井、古树、古建筑、老字号,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增光添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