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视点
2017年07月31日

沙场点兵,江都好男儿第四次受阅

黄继带队亮相建军90周年阅兵

本报记者 郁兴 通讯员 马浚鑫

图为受阅现场截屏(右为黄继)

训练中的黄继(资料图)

7月30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庆祝90岁生日。在朱日和训练基地参加实战化训练的三军将士沙场列阵,以战斗姿态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当天接受检阅的12000名官兵、600余台(套)装备,组成1个护旗方队、27个地面方队和9个人员方队;陆海空三军航空兵100多架战机编成1个纪念标识梯队、1个空中突击梯队和6个空中梯队。

在这12000名官兵中,有我们江都家乡父老熟悉的军中骄子、樊川好男儿、第四次参加重大阅兵任务的黄继。

 

A 28年来重大军事任务从无差错

1971年,黄继出生在樊川镇大同村黄楼组。他从小就身材挺拔、仪表堂堂,很早就展现出特有的阳刚之气。18岁应征入伍,因外形优秀、综合素质过硬,黄继被直接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后历任武警北京总队指挥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武警北京总队军乐团团长、武警北京总队十五支队支队长,直至现任武警北京某部大校。

28年的戎马生涯,无数次重大军事行动和外交任务,黄继总能全力以赴,无一差错圆满完成。2009年,黄继受命组建“雪豹”突击受阅方队,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大阅兵任务,因成绩显著,被武警总部授予一等功。

2009年10月1日的长安街,万众瞩目。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江都籍好男儿、武警装甲车方队队长黄继英姿飒爽,立于头车,敬着标准的军礼,第一个通过观礼台,因此得到“中国武警带装受阅第一人”的美称。就是从那次阅兵式开始,黄继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家乡的骄傲、各级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人物。他也不辱使命,在此后的各个岗位均有出色表现。

B 军旅生涯与“阅兵”有缘

黄继军旅生涯的第一站是三军仪仗队,一个以完美军容示人的光荣部队。三军仪仗队是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成立的。能进三军仪仗队,就是代表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是中国军人的莫大的光荣。

黄继一直很怀念也很感恩在三军仪仗队的时光。3年的仪仗兵生涯中,他为了一个标准站姿,能在炎炎烈日下或刺骨寒风中纹丝不动站立3个小时以上;为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或正步,黄继一年要练习数万次,磨破十几双训练靴,踢出的正步长度达到上万公里。

正是有了这样的磨砺和经验,黄继成功入选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2008年11月,武警总部计划组建代表武警形象的“雪豹突击队”装甲方阵,参加2009年10月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对于中国武警部队来说,这是第一次。“摸着石头过河”,派谁去组建成了难题。最终,“出身”于三军仪仗队,且担任过支队运输科长,有带兵经验和装备管理经验的黄继脱颖而出。他在阵前立下军令状,最终也给世人一个完美的呈现。

2015年,黄继因为政治过硬、素质过硬、技能过硬,第三次入驻阅兵村,他用超乎常人的阅兵经验和意志品格,打磨一支全新的受阅队伍。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黄继和孟鸣少将一起率领武警反恐突击车方队,分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再次受到武警总部的嘉奖。

在樊川黄继老家,他的父母依然生活在这个安逸的小村庄。老屋的堂屋墙上,挂着一个相框,里面嵌满黄继荣立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的喜报……

训练中的黄继(资料图)

C 老将第四次参加重大阅兵任务

7月末的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骄阳似火。黄继和徐平少将一起身着迷彩作战服,配戴防弹装具,腰下斜挎手枪,立乘特战车,以战斗姿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这是一次野战化、实战化的阅兵。受阅人员全部来自一线作战部队。组成该方队的猎鹰突击队,是我国武警反恐力量的拳头部队。

在这次阅兵中,猎鹰突击队队员10人一组,乘反恐突击车接受检阅。“这是反恐作战最基本的单元,包括指挥、突击、侦察、排爆、狙击5个要素。”黄继告诉记者,“我们不只是为了展示,而是拉出去就能打仗。”本次阅兵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仅要展现整齐划一的风采,更重要的是展示“一种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

回想28年前初入军营的往事,黄继记忆犹新,而当年的翩翩少年已经从一名列兵成长为一位共和国武警大校。黄继希望通过本报,转达他对家乡父老的承诺:“感谢家乡父老的关注,这是我有幸第四次参加国家重大阅兵任务。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在任何岗位上,我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请家乡父老放心,我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再立新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