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盛产猪鬃制品而成为全国闻名的“猪鬃之乡”;如今,又因年产近30亿元的乳胶制品而成为国内最大的“乳胶集散地”——
郭村产业“华丽转型”
初夏,走进郭村镇庄桥村,村口大石头上“猪鬃之乡”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不禁让人联想起过去的辉煌。除此之外,村里目前已看不到其他与猪鬃有关的痕迹。
30年前
猪毛刷子畅销欧美
“30年前,只要进了庄桥村,扑面而来的是猪毛的味道。”作为扬州非遗猪鬃项目传承人,76岁的庄能培记忆犹新,“庄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生产猪鬃产品,各种猪毛刷子畅销欧美,年产量、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我记得1990年郭村成立猪鬃集团,旗下有五大国有外贸公司、十大子公司、1700多个家庭作坊,年销售过亿元,年创汇2000多万美元。”庄能培介绍,伴随猪毛“飞上天”,郭村有近万名劳力加入猪鬃行业,郭村也创造了江苏省首个亿元村、国家畜产品公司生产基地、江苏省现代化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等一串神话。
但好景不长,九十年代后期,猪鬃出口遭遇国际抵制,各种替代产品不断涌现,郭村猪鬃生产从此一落千丈。
本世纪初
转型生产乳胶制品
“父亲那一代人把猪鬃产品销到全世界,如果企业在我们手上倒掉了,怎么向父老乡亲交待?”庄能培的儿子庄晓亮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企业新的“掌舵人”。
“猪毛不吃香了,只能另辟蹊径。我与荷兰、美国公司谈合作,共同研发毛纤维、鬃纤维产品。经过多年探索,最终走上乳胶产品生产之路。”作为“创二代”,庄晓亮没有一条道走到黑。
“2006年我们成立江苏爱德福乳胶公司,专业生产天然乳胶床垫、乳胶枕头及填充材料。第一年产值5000万元。”庄晓亮说,公司严控质量,开发了六项专利技术,创成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扬州市知名商标4个,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目前公司拥有员工800多人,技术人员120多名,全年产值达8个亿。上下游有近2000家公司从事产品销售,经注册认证的网店就有近1000家。”
目 前
乳胶产业成了支柱产业
走进郭村镇工业集中区,“爱德福”、“沃荷”、“小青柠”……一家接一家的乳胶制品生产企业,让人目不睱接。
“郭村现在有10多家乳胶制品企业,已形成30亿元的生产规模。乳胶产业成为我镇支柱产业。”郭村镇党委书记张进介绍,江苏爱得福作为“领头羊”,旗下就拥有扬州银河毛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润庄鬃垫有限公司、安徽可可美佳乳胶产品公司等子公司,孵化了全链条的乳胶产业生产线。
去年,金世缘公司把工厂搬到了泰国,并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沃荷公司原来一直在网上销售乳胶制品,2014年建起实体企业;快乐集团成立江盈乳胶有限公司,新上两条乳胶生产线。据统计,正在兴建和将要投入运营的乳胶床垫、枕头生产线有上百条,乳胶产业正从郭村向全区“蔓延”。
“下一步,如果能成立区乳胶现代化产业园、乳胶行业协会,把由乡镇管理的模式提升至区级管理或区镇共管,将会推动乳胶产业飞速发展。”张进说,通过区镇扶持,实现规模和效益的迅速扩张,让江都成为全国知名的“乳胶之乡”。
本报记者 郜粉定
通 讯 员 刘玉章 周德平
———— 记者手记 ————
几十年的变迁,两代人的奋斗。历经创业的拼搏、转型的阵痛,郭村从一个“单打冠军”变成另一个“单打冠军”,个中曲折与艰辛,唯有亲历者方能体会。这其中,支撑创业者的,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敢于为先的执着,更有创新创优的追求。这或许就是最宝贵的老区性格、老区精神。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