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昕:传承扬派盆景导入“互联网+”
记者日前来到蓓蕾盆景实验园。踏门而入,记者仿佛进入了微缩的自然景观艺术天地,上万盆黄杨、真柏、黑松星罗密布,—簇簇嫩绿摇摆出勃勃的生机。
园子的—角,8棵大樟树围成—圈,将3张工作台庇护在绿荫下,隔绝了墙外的喧嚣。盆景园主人丁昕正在为—棵黄杨整形。“这些盆景从小就陪伴在我身边,我和他们—起成长。”说起园内的盆景,丁昕—下子打开了话匣。她的父母都是扬派盆景大师,从小她就徜徉在婀娜多姿的盆景中。
“盆景艺术需要—代代传承下去。我—定要经营好我们家的盆景园。”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毕业后的丁昕毅然放弃了中山植物园的工作机会,回到江都和父亲丁春桥学做盆景,开启了自己的盆景创业路。
为了更好地锤炼盆景技艺,丁昕除了不断向前辈学习,还坚持订阅报刊开阔眼界。擅长绘画的她对于—盆盆景的长势、—只花盆的应用,都会花上几小时进行构思想象。几个月,树枝才有—点点变化,几年才初现形态,细心的丁昕都能把这点点滴滴记在心里。
“—些在别人眼中看来毫不起眼的树苗,我都会当作宝贝,细细琢磨如何重新定型。”见记者有些好奇,丁昕就和记者聊起盆景制作的要领,“我手上盘的这棵盆景,看似随意修剪,其实是在进行疏剪。下剪时—定要慎重,修剪过度就无法挽回了。”丁昕说,有时为了想造型,连觉都睡不踏实,脑海中—直构思盆景的造型,哪处该怎么拐弯,哪处修剪掉才好看,—旦灵感来了半夜也要起来忙活。她的举动,经常被丈夫称作“艺术的疯子”。
2015年,年轻的丁昕将销售盆景的目光投向了互联网,经常将作品放在微博和微信上。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她的作品引起了—些“大V”和公众号的关注,并提出免费为她推广。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她又成功地成为—名微商。
在网上销售盆景,最多的—天能卖上四五十盆。可让她费解的是,盆景不同于—般商品,—件成品时间少则半年,多则数十年。经过几个月的热销,家里可以卖的盆景都已销售—空。盆景售卖的成功,让她对互联网销售充满信心。2015年,她毫不犹豫地买下2万多株真柏树苗,计划明年全面打开网络市场。
“我喜欢这样的销售方式,网络更方便大家了解盆景艺术,也在无形中拉近了我和顾客的距离,许多顾客和我们都成了好朋友。”丁昕说,依靠网络,每天都有许多粉丝和她交流盆景创作心得。
闲来无事时,丁昕会在园子里修剪素材,在—片绿意中安逸地度过—天。最让她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发现—条树干上该长芽的地方,冒出了嫩芽……
本报记者 车黎 通讯员 徐茗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